道路建设


1991年至1996年国道哈佳线、省道依饶哈肇公路、县道及乡道和村道,全是沙石路面,1996—2010年县委、县政府加大了对道路建设投入,使全县道路建设等级,由沙石路变白色路面,做到了四通八达。全县境内公路有205条,其中国道1条“哈同”公路82.755公里。省道2条,“依饶”公路35.35公里,哈肇公路36.102公里。县道1条,渡口支线1.426公里。乡道69条687047公里,专用公路2条7.536公里。村道130条621915公里,实现了全县境内县与市相通,县与乡相通,乡与村相通的网络化道路。县城内有通江路、中央大街、东顺城路等硬化路664条165.8公里,面积100.9万平方米,覆盖面积达97%。此外,依兰港为国家二级口岸,在松花江明水期开通客货航线,与哈尔滨、佳木斯通航。


桥梁建设


1991年至2010年,随着道路建设的推进桥梁建设也不断跟进,到2010年,县辖区仙有公路桥梁256座,总长5908.5延长米,其中国道桥梁22座1230.7延长米,省道18座841.8延长米,乡道120座2454延长米,村道96座1382延长米。涵洞有1356道,其中国道有53道,省道58道,县乡道598道,村道647道。


交通运输业


1991年,依兰县有三条沙石化干线公路(哈同、哈罗、依勃公路)纵横境内。县内县乡相通,乡乡相通,乡村及村村相通。明水期到哈尔滨市、佳木斯市,依兰设中转站一处,常有集贤、舒乐河和宏克力三个停靠站。全县有大型货车802辆,小型货车129辆,大型客车43辆。年货运量1.4万吨公里,周转量49.1万吨公里。客运量46.3万人,旅客周转量876万人。2005年交通运输业日益发展壮大,到2005年全县交通境内公路里程1281公里,其中高等级公路461公里,哈同公路、依勃公路全是白色路面,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2630辆,全年客运量100.2万人次货运量87.7万吨。到2010年全县交通境内公路里程1594公里,其中高等级公路461公里,民用汽车拥有量3817辆,其中个人汽车2558辆,客运量168万人,货运量114万吨。


房产建筑


房产业持续稳定发展。1991年-2010年县城建楼房181栋,总面积136万平方米,其中居民住宅面积90万平方米,商服及办公楼46万平方米。农村乡镇建楼241栋,总面积305172平方米。其中商服与办公楼154928平方米,住宅面积150244平方米。农村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为706.52万平方米。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57.04%,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。


邮政


邮政业务稳定发展,全县有邮政局1处,支局18个,县局营业厅1处。全县自办汽车邮路4条,均为当日班。分别是依兰—团山子—三道岗,单程136公里;依兰—土城子,单程35公里;依兰—愚公,单程128公里;依兰—红星,单程7公里。摩托车邮路1条,依兰—德裕,单程50公里。城镇投递段8条,住宅楼通邮率达100%。农村投递线54条,总长2051公里,通邮率达100%。2010年商业信函、广告明信片、邮政广告等业务达99.19万件。报刊发行实现报刊流转额209.48万元,电子商务实现收入49.16万元,农资分销业务实现现金缴款31.2万元,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.21亿元。


电信


电信事业发展迅速,移动公司、网通公司、联通公司、铁通公司4家通讯网络覆盖全县城乡。2010年,联通公司固话累计发展3562户,小灵通392户,2G、3G业务累计发展32567户,ADSL业务累计发展5582户,宽带续约累计完成1852户,田园网累计发展4406户,装宽带送G网累计发展2483户,联通公司全县实现收入4812万元。移动公司发展用户达1000户,铁通公司发展固定电话用户1000户。


供水


县自来水公司有水厂1个,水厂日供水能力2万立方米/日,1991年至2010年总投入571575万元,建大口中井6个,供水管道长119.96公里。水的32项指标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,24小时全天供水,城镇21100户10万人,全部饮用自来水,保证了城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用水。


排水


1991—2010年,依兰逐年加大了排水建设力度。2001年前全县只有泵站2座,地下管线13.5公里,到2009年初,泵站2座,地下管线83.7公里,排污量可达到660立方米。2009年在依兰镇桥南堤内500米处,建设了占地3万平方米,建设规模为日处理能力近期1万吨,远期2万吨工程,总投资7040万元污水处理厂。2010年投入62万元对该厂厂区实施了硬化、绿化、亮化工作,彻底解决了城镇污水处理的问题。


供电


到2010年全县三户风电企业共安装风电机组332台,建成并网发电7个风电场,实现装机34.72万千瓦/时,完成投资36.5亿元人民币。发电量7.57亿千瓦/时。


县城供电设备完善,供电线路7条,完好变压器167台,民用变压器81台,开并37台,用户26262户,2010年完成售电量1.12亿千瓦时,保证了城市生产生活用电。农村供电发展较快,全县有14个35KV供电所,输电线路7条,长度105.8KM;35KV变电所7座,主变11台,变电装机容量为26120KVA;10KV配电线路1134.79KM、配电变压器889台,总容量68552KVA;0.4KV配电线路1081.94KM,供电总面积为4960平方公里,2010年完成售电量1.13亿千瓦时,满足了农村供电需求。


供热


1992年之前,县内没有供热企业,各办公楼和住宅楼都自建锅炉自行供热。1992年建设局组建热力公司,当年对计划生育委员会、妇幼保健站、财险公司、物价局等几栋楼联网供热,面积达3.5万平方米。1993年增加工商局、教育局两栋楼,供热面积达4万平方米,1995年增加工业局、商厦、审计局三栋楼房,供热面积达到5.4万平方米。供热面积比较大的还有:师范学校1990年自行供热面积达到3.2万平方米;农行1991年自行供热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;明达公司1999年自行供热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;几家开发公司联网供热面积2.4万平方米。其他楼房都是单独供热,到2000年县城内有锅炉烟筒86个,供热面积104.32万平方米。


随着楼房建设的加快,供热面积不断增加,为加强管理,2003年10月成立依兰县物业管理办公室,开始对供热、物业等活动进行规范。至2006年形成物业管理小区86个,供热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,解决了城镇人口冬季取暖问题。


2007年县政府启动了集中供热工程建设。一期工程(2007-2008)总投入资金9100万元,2009年二期工程投入3345万元,2010年三期工程投入资金4600万元,现已建成换热站24座,埋铺设热管线34公里,完成供热系统分户改造60万平方米。取消小锅炉76个。城区供热面积达160万平方,供热普及率达85%以上。


供气


为了方便人民生活用气,1988年建立了第一简易液化气储罐,1989年建立了第二储罐,2000年县城建立了第三座燃气充气站,下设18个网点,包括农村乡镇,烯气存储能力达155万立方米,用气户达7万户,其中农庭用户6万户,用气人口达30万人。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发展,到2006年这3个燃气充气站下设网点增加到22个,用气户达8万户,其中家用户7万户,用气人口发展到23万人。


城区绿化


1990年主要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庭院进行绿化美化,用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和改善环境。1994年全县申报省级庭院绿化单位的有净水剂厂、农业银行、米厂,市级庭院绿化单位有15家。1995年开始种植草坪。到1997年城区绿化状况是:植树9580株,绿篱4210米,栽花12046平方米,盆花4956盆,草坪1800平方米。1998年依兰县园林绿化管理处成立,出台了《依兰县园林绿化管理办法》,使城区园林绿化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。2003年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6.4万株,在通河路、通江路、东顺城路、越里吉路植绿化树3200株,美化树1100丛,绿化巷道36条,新增绿地2万平方米,全县园林绿化投资347.3万元。截止到2006年,城区绿化园林绿地139公顷,公园绿地69公顷,人均园林绿地19.22平方米。公园1个,园内植树210.8万株,栽花种草30万株(丛)。公园、广场、小区、主街两侧铺设草坪3万平方米,完成了洄水堤、东山公园、古城墙、江心岛等地绿化,并实行了大树进城试验,当年移载18棵大树,栽植白桦林两处,到2010年园林绿地达224公顷,公园绿地69公顷,人均园林绿地28.7平方米,当年植树31万株,栽花种草41万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26.9%。


城区亮化


1998年之前城镇街主要靠临街国有商业网点门灯照明,当时共有路灯103盏。从2002年起城镇开始修建路灯、景观灯,共投资1143.24万元,在城镇174条路安装了路灯,其中路灯2330基杆,有景观灯1067基杆(两个公园广场安装了10个品种  以上的景观灯),总计有路灯、景观灯40803盏。到2010年新安装路灯536盏,景观灯96组,绿化灯60组,射灯8组,楼体亮化111栋。实现了主街区亮化率100%,街巷路亮化率为95%。


环境卫生


1997年,县加大了对环卫事业的投入力度,投资3875万元,其中人员工资2686万元,机械设备342万元,环卫经费846万元。环卫工人增至400余人(其中正式工人292人)。2010年底,城镇实现保洁道路245条87万平方米,其中人行道20万平方米。年垃圾清运量平均9万吨,有公厕93座。有大型、中型环卫机械64台辆。


工信备案:黑ICP备06001075
黑公网安备23012302154808号
主办单位:依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
联系电话:0451-57225196  网站标识:2301230001
办公地址: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通河街418号-338室
技术支持:哈尔滨市朝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